English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师说||付静:源于热爱,忠于坚守


发布时间:2025-02-25 作者:舒筱筱 审核人:白思冉  点击:

付静,现任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主任,湖北省翻译协会会员。201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目前就读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攻读英语语言研究博士学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符号学、英语教学与二语习得。已发表SSCI论文1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两次获得学校“科研先进”称号。近年来,她一直专注于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先后主持多项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并在SSCI期刊(JCR2区)上发表相关论文。

夸美纽斯曾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们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于知识的浩瀚苍穹中,以智慧之光,照亮学子们求知的漫漫征途。过去11年的教学过程中,付静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在随之改变,在经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却效果欠佳的挫折后,她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在参加教学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获奖老师的教学视频,加上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慢慢地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学理念。付静老师的教学理念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语言+思维”和“分层教学”展开。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成长路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就像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她会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任务,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任务。此外,付静老师也非常注重课堂互动,近两个学期不断尝试利用AI技术和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如智能批改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反馈和成长机会。

付静老师多次荣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奖项,在课程思政中融入英语教学,她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其本人一直致力于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课程,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提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付静老师觉得课程思政的融入并不是在课堂的某一节点去进行的,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其次,课程思政的融入也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相关的话题来进行设定。最后她讲到,课程思政应该更多的结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本地独有的特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播者。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全球公民意识。

在付静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见证了许多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进步和成就让其感到非常欣慰。其中一位18级的学生让她印象深刻。那位同学刚入学时,英语基础较薄弱,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课堂上不太敢发言。但她非常努力,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私下里交流中向老师坦言她非常喜欢翻译,于是付静老师推荐了几本练习翻译的书籍。通过老师的帮助与不断练习,她的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还在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得了非英语专业组一等奖。这个案例让付静老师更加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他们适合的引导和支持,他们都能取得超越预期的成长。

2018年及2019年,付静老师主持完成横向课题“津德尔炼油有限公司员工英语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对其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实践经历。该项目的目标是为津德尔炼油有限公司的员工提供英语培训,提升他们在国际化环境中的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她发现成人学习者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较大不同,他们更关注“实用性”和“职场沟通能力”。因此,付静老师尝试着设计了一系列贴合工作场景的学习任务,如商务邮件写作、生产流程汇报等。在炼厂工作的时候,付静老师等人每天早上进入不同的班组,了解他们日常工作中交流的场景,然后为中方员工搭建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对话支架,比如早晨的交接班会,她们要根据不同部门所需要回报的内容,来为晚上的课程进行准备。这一项目也让付静老师深刻体会到,语言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应用场景,尤其是在职业英语培训中,更需要结合行业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此外,该项目也让其积累了企业英语培训的经验,为后续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两次的工作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教学经历,更让付静老师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所带来的,还有员工的跨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同样,这也为她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年来,付静老师也专注于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她觉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既是挑战,也是趋势。现在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而缺少深入探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她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性设计,不能仅靠某几次课堂讨论,而应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并且,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也需要协同发展,部分学生即使有一定的思辨意识,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受限,难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她提出以下重点培养策略:⒈设立开放性问题,引导多角度思考,就像在讨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时,她会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伦理、科技发展等多个角度分析,形成批判性观点;⒉鼓励对比分析与论证: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学会用英语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⒊结合AI工具进行互动式学习:如在课堂上,使用AI智能体,让课堂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课后,使用AI写作助手帮助学生优化论证结构,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对于未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规划和期望,付静老师希望继续深化“人工智能+英语教学”的研究,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AI技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她也计划开发更多基于AI的教学资源,助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此外,付静老师也希望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多模态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付静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让人动容,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相信在付静老师这样优秀教师的引领下,一届又一届的外院学子将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追逐自己的梦想。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5年 第1次集体学习 下一条:我为评估做贡献,评估为我加马力



关闭